南宁市充分发挥红白事服务中心作用积极推进文明乡风建设

  节俭操办红白事 移风易俗树新风

  ——我市充分发挥红白事服务中心作用积极推进文明乡风建设

  党员干部带头争做移风易俗的先行者、示范者,引导乡亲婚事新办、丧事简办;红白事服务中心、居委会、村委监督委员会对不良倾向和苗头,早发现、早提醒、早制止……为大力推进移风易俗、破除陈规陋习,我市开展红白事服务中心试点建设工作,培养群众良好的思想素质和价值取向,形成了文明乡风、良好家风、淳朴民风。截至目前,全市共建成80个自治区级和市级示范点,129个县(城区)级示范点。

  倡导文明俭朴生活方式 引导树立厚养薄葬风尚

  走进武鸣区双桥镇伏林村红白事服务中心,婚事简办制度、红白事操作规则、婚丧喜庆事宜村规民约、婚丧事项操办流程、志愿者服务事项章程制度等张贴上墙,一目了然。

  翻开伏林村红白事服务中心(红白事申报表),3本管理台账记录了伏林村群众近年来在婚丧嫁娶中的操办情况。“过去村民办红白事,讲排场、比阔气,相互攀比造成铺张浪费严重。自从村里建立了红白事服务中心,谁家办事都按章程走。”伏林村红白事服务中心主任李伯忠告诉记者,该中心建立于2020年,近年来伏林村把开展好红白事服务工作作为村民“移风易俗树新风”的载体,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,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管理,倡导“喜事新办,丧事从俭”等文明新风,有效遏制了农村大操大办、铺张浪费等陋习。

  在武鸣区锣圩镇锣圩社区,村民推荐政治意识强、在本地有较高威望、热心公益、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的人员在红白事服务中心工作。红白事服务中心日常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、政策,带领村(社区)居民集体表决制定细则、章程,把红白事操办规范列入村规民约,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,引导树立孝亲敬老、厚养薄葬的道德风尚。

  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引领 节俭办事让群众尝甜头

  移风易俗非朝夕之事,良好习俗需要引导。我市基层党员干部带头引导群众简办红白事,对引领文明乡风起到了示范作用。

  “我们村的老支书、村委会主任去世前特地交代家人,遗体火化,也不办丧。”武鸣区双桥镇伏林村党总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曾禄英介绍,老支书去世后,其家族中的亲戚纷纷效仿丧事简办,为村民打破传统观念树立了榜样。

  为破除婚丧大操大办、厚葬薄养、人情攀比等陋习,武鸣区锣圩镇锣圩社区的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20多人在移风易俗倡新风承诺书上签字。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,锣圩社区已有800多户家庭自愿签订了承诺书,主动做“婚事新办、丧事喜事简办、小事不办、恶俗陋习禁办”的宣传员和推动者。

  在文明新风的吹拂下,节俭办事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尝到了甜头。“现在都兴火葬,将去世亲人骨灰领回家安葬好,丧事一天就能办完,比过去搭灵堂、做道场敲敲打打折腾轻松多了。”双桥镇伏林村村民王红惠说。

  谈及喜事新办,锣圩镇村民黄大磊同样竖起大拇指。他告诉记者,今年5月儿子结婚时,自家主动向社区报备,按照婚丧事村规民约,婚礼办得简朴而不失庄重,节俭而有意义。

  婚俗改革除陋习 移风易俗立新风

  我市大力推进婚俗改革,率先建成广西首家融合家风文化内涵的公园式婚姻登记处,将婚姻登记场所搬进公园,将优秀传统家风文化与婚俗改革有机融合,精心打造出极具特色的家风文化宣传阵地。

  在上尧码头邕江北岸公园南宁市婚俗改革试点(西乡塘区婚姻登记处)记者看到,依托美丽的公园景色,西乡塘区婚姻登记处在公园内设计建设家风家训宣传长廊、凤凰树、告白墙、时光隧道等9个各具特色的幸福驿站,为新人们打造一条浪漫的新婚幸福通道。“办理结婚登记时,新人在室内婚俗展厅可以参观了解婚姻登记历史变革,感受婚俗文化传承。在室外,文化墙和展示栏宣传引导广大新人树立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念,提倡适度办婚礼、节俭过日子,不铺张不浪费,不索要天价彩礼。”西乡塘区婚姻登记处主任孟繁絮说。

  南宁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科长李群峰介绍,从2020年开始,我市在部分村(社区)开展红白事服务中心试点建设,在取得良好成效的基础上,全面推动移风易俗工作。今年,我市又投入150万元,分别在西乡塘区、青秀区和武鸣区开展首批婚俗改革试点工作,探索开展家庭婚姻辅导,加强服务中心婚俗文化建设,积极倡导简约适度的婚俗礼仪,提倡婚事新办和仪式从简。下一步,南宁市民政局将继续深化拓展全市婚俗改革工作,深入推动移风易俗和乡风文明建设。

  (来源:南宁云—南宁日报  记者 朱新韬)

  编辑:韦玮

  责任编辑:唐秋艳

  值班编审:卢超

  (作者:朱新韬)

版权声明:24H导航网 发表于 2022年12月1日 am3:38。
转载请注明:南宁市充分发挥红白事服务中心作用积极推进文明乡风建设 | 24H导航网

相关文章

暂无评论

暂无评论...